既有“硬支撑”又有“软实力” 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有底气

发布时间:2024-06-19 21:39:41 来源: sp20240619

  央视网消息:今年,中国空间站已在轨迎来了两个航天乘组,航天员在轨轮换在今年成为常态。9名航天员先后在中国空间站执行任务,让今年成为中国航天员“太空出差”最多的一年。今年的中国航天还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三批航天员首次接棒执行飞行任务、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首次进行太空飞行、首次开展太阳翼修复试验等。未来,我们的航天发射将按照一年两艘载人飞船、两年三艘货运飞船的节奏稳步前进。

  国产客机迈入规模化系列化发展新征程

  逐梦苍穹的同时,我们也翱翔蓝天。今年5月28日是中国民航史上一个值得标注的日子。这一天,我国首款国产大型客机C919成功进行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国产大飞机商业运营正式“起步”。目前,C919已获得30多家客户的青睐,拿到了1000多架的订单。此外,我国自主研制的ARJ21支线客机目前已交付100余架,其他衍生机型也正在推进。C929远程宽体客机也已开展初步设计,我国大飞机事业迈入规模化、系列化发展的新征程。

  国之重器频现 核心技术不断突破

  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的突破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的实力,随着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今年我国还在多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今年一批国之重器涌现,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上,“中国智造”的名片更加闪亮。

  昨天(12月29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完成第二次试运营,后天将正式开启商业首航。我国终于在今年集齐了航母、大型液化天然气船、大型邮轮三颗世界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今年前11个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以载重吨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50.1%、65.9%和53.4%,三大指标均居世界第一。

  万物生长靠太阳,今年,我国一批“人造太阳”实验装置取得成果。4月,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东方超环”(EAST)实现403秒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今年8月,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国环流三号”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介于中国聚变研究团队的贡献,目前我国已与50多个国家的130家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

  现在,我国第四代核电技术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本月,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投入商业运行。核电站设备国产化率超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