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经济出现“粘性通胀” 消费降级成新趋势

发布时间:2024-06-10 03:25:06 来源: sp20240610

韩国零售连锁店大创推出低价化妆品。人民网 李帆摄

韩国零售连锁店大创推出低价化妆品。人民网 李帆摄

人民网首尔3月20日电(李帆)目前,韩国经济面临“粘性通胀”挑战,即物价持续上涨而下降速度缓慢。3月14日,韩国银行向国会递交《货币信用政策报告》,表示将维持长期的货币紧缩政策,直到确定物价上升率稳定在目标水平。3月19日,韩国总统尹锡悦召开内阁会议,要求各部门调动一切政策工具稳定物价。在韩国“菜篮子”成本长期居高不下、通货膨胀率走高的情况下,民众纷纷选择消费降级,物美价廉商品的销售纪录不断被刷新。

“粘性通胀”困扰韩国经济 稳定物价成难题

3月14日,韩国中央银行韩国银行向国会提交《货币信用政策报告》。报告指出,考虑到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和地缘政治风险,现在判断消费者价格增长趋缓还为时尚早。同时,韩国银行表示,上半年降息实际上很难,而下半年降息取决于5月份的经济形势预测。其关键在于物价上升率是否能稳定在2%左右。报告还指出,预计到今年年底,物价上升率可稳定在2%的水平,但受国内外环境影响,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这意味着,韩国物价水平是否得以稳定,仍充满未知。另外,有担忧指出,韩国正面临“粘性通胀”现象,即物价上涨持续时间比预期长,难以下降。“粘性通胀”是一种经济现象。简单而言,一旦物价上涨,就不容易下降,即使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物价仍倾向于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这种现象通常是由多种因素驱动的,包括市场和消费者的预期不理想、成本上升、供需失衡等。即上涨的物价居高不下,价格“粘”在高水平线。

根据韩国银行数据,2月份韩国消费者物价指数显著上升,突破3%,水果等商品价格达到32年以来的峰值。19日,韩国总统尹锡悦召开内阁会议,要求各部门调动一切政策工具稳定物价,确保物价上涨稳定在2%左右。其政策内容包括对农畜产品提供打折促销补助、大幅放宽进口水果种类和数量、降低水果关税等。然而多方分析认为,即使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试图稳定物价,但面对广泛的物价上涨趋势,这些政策恐难获得预期效果。

通胀原因复杂多变 韩央行维持当前货币政策

受“粘性通胀”的影响,预计韩国高物价、高利率和高汇率的“三高”问题将持续更长时间。尽管韩国多方预测高物价现象将从今年开始缓解,但最新发布的物价指数和预测并不乐观。韩国银行预计今年消费者物价上涨率为2.6%,但上半年将在2.9%到3%之间浮动。

另外,1月份韩国生产者物价指数为121.8,较去年同期相比上涨1.3%。自2023年8月以来,连续6个月呈上升趋势。与此相关,多方关注韩国银行将在本月22日公布的2月份生产者物价指数(暂定值)。生产者物价指数反映特定时期内生产领域的价格变动情况,而消费者物价指数则反映特定时期内的消费品和服务价格变化情况。生产者物价指数通常会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差之后,影响消费者物价指数。因此,根据生产者物价指数,可以预判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否将进入稳定期,即可预判物价上升趋势是否趋稳。

据分析,服务业价格上涨、国际油价上升和农畜产品涨价是韩国物价上涨的三大原因。具体来看,国际油价持续攀升,达到今年以来的最高点。今年年初至今,原油价格已经从68美元/桶上涨至82美元/桶左右。然而,包括俄罗斯和沙特在内的一些产油国日前宣布,将延续石油减产措施。这成为韩国稳定物价的一大不利因素。

受天气因素等影响,韩国自去年以来,农畜产品产量下降,农副产品物价指数创下近30年来最大涨幅。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鲜蔬菜、鸡蛋牛奶及面包等加工食品价格高涨。此外,韩国接连上调最低时薪,也使得劳动力成本上升,最终影响到了韩国物价水平。

与此同时,全球政治经济的不稳定性,如俄乌冲突长期化、巴以冲突难消解、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等,也成为韩国物价上涨的外部推力。今年全球共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行选举,政治因素对经济的影响也将尤为明显。

在多重复杂因素共存的情况下,韩国银行14日表示,将维持目前的货币政策,维持基准利率3.5%不变。并称,任何仓促的利率政策调整都可能削弱市场信心,并进一步推高物价水平和本就很高的家庭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