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把握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着力点

发布时间:2024-06-18 20:28:19 来源: sp20240618

  把握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着力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中明确提出“七个着力”的重要要求,其中一条就是“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为指引,把握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着力点,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根基

  理论创新决定了意识形态的活力,理论武装决定了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持续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坚定文化自信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表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确保我们党始终保持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确保全体人民始终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确保我们国家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就意识形态工作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使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实践证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支撑,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有力保障。

  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不断为寻求真理和发展真理开辟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第一位的要求就是推动全党全社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要自觉坚持用这一思想统领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坚定不移地用以武装头脑、教育人民、推动工作。大力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更好地把科学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精神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没有文化自信,就不能坚守国家发展的整体思想基础,就无法保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