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的破局出圈之道

发布时间:2024-06-03 21:04:53 来源: sp2024060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以下简称“中国记协”)自2023年下半年改版以来,主动贴近新闻界,创新语态和形态,以独特的风格和新颖的内容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中屡屡出圈,涌现出一系列大流量的正能量作品,半年内“圈粉”40万,积极引导舆论。解码“中国记协”如何在愈发激烈的新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对于主流媒体及政务新媒体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讲好中国故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中国记协”出圈的密码

  “中国记协”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笔者通过大江大数据研究中心数据分析软件,对“中国记协”2023年1月1日到2024年4月30日的文章数据进行了统计:

文章发布时间

文章总数

总阅读量

单篇平均阅读量

2023年上半年

163篇

60.7万

0.37万

2023年下半年

254篇

386.2万以上

1.52万以上

2024年1-4月

228篇

403.7万以上

1.77万以上

  从以上图表传播数据看,“中国记协”改版后的平均阅读量是改版前的5倍之多;“爆款”作品激增,2023年下半年后阅读量10w+的文章达24篇,阅读量2万以上的文章超百篇;今年1-4月公众号阅读总数和互动指数超过2023全年。

  “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阅读量10万+文章统计表

  (2023年7月至2024年4月)

序号

文章标题

发布时间

1

流泪的记者,也曾是军人

2024/4/23

2

30岁了,谁能想到?

2024/4/20

3

李贵富被查!几点思考

2024/4/9

4

韩国记者对中国记者说:“没见过这样的韩国人吧?”

2024/4/6

5

两声巨响后,记者拍照发群:爆炸了!

2024/4/4

6

“新华社消息”刷屏!啥情况

2024/4/2

7

正当采访是记者的权利

2024/3/13

8

3万人没了!新华社痛心质问

2024/2/29

9

你们00后就是这样报道两会的?

2024/2/21

10

29号了,你们还能有什么年终策划?

2023/12/29

11

已经28号了,你们有年终策划吗?

2023/12/28

12

我们捐赠了一间教室!

2023/12/4

13

中国新闻奖审核委员会公布一批差错案例!

2023/12/2

14

以军士兵突然敲了记者的车窗:“你还认识我吗……”

2023/11/27

15

刚刚的中美元首会晤,有个细节让记者印象深刻!

2023/11/16

16

有没有那么一首歌,唱给中国记者?

2023/11/8

17

今天,记者向何方?

2023/11/7

18

中国新闻奖,正式揭晓!

2023/11/6

19

她为啥能约到这么多“大佬”?

2023/11/3

20

耶路撒冷,中国记者为此泪流满面!

2023/10/24

21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对记者说:坏了坏了……

2023/10/16

22

来,给你心中的好记者上票!

2023/9/27

23

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公示

2023/9/20

24

十年

2023/7/13

  对于一个粉丝规模只有50万的公众号,特别在公众号总体活跃数下降的情况下,能取得这样的传播业绩,实属不易。其究竟有什么样的打法和策略?连连“爆款”的背后又有什么“流量密码”?

  (一)强化思想引领 构建共识广聚人心

  互联网时代如何引领舆论,对主流媒体而言是一个重大课题。改版以来,“中国记协”秉承“新闻的新闻 媒体的媒体”办号宗旨,引领广大新闻工作者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向四做”目标要求上来,努力建设好新时代“网上记者之家”,最广泛凝聚新闻舆论力量。

  引领方向。以思想优势赢得话语优势,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内容。2023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做出“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重要指示10周年。“中国记协”推出“钟记平”栏目,连续刊发《十年》等系列文章,指出了全媒体时代下媒体融合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第24个记者节前夕刊发的《今天,记者向何方?》,旗帜鲜明地提出:“党的声音在何方,记者就应向何方;人民在何方,记者就应向何方;事实真相在何方,记者就应向何方;媒体融合在何方,记者就应向何方。”这些文字情真意切、深入浅出、发人深省,从笔端流淌出拨云见日的智慧,在广大新闻工作者中引起共情共鸣。2024年3月27日,“中国记协”刊发《连续三天,看农民日报!》一文,配编者按向广大新闻工作者推介系列“仲农平”文章,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深沉的文化情怀,引导媒体找准结合点,宣传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这项工作极重要,又很难,咋办?》一文则展示了7家媒体经济报道实践,为提升经济报道质效“把脉问诊”,寻找良方。

  树立导向。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两大功能。热点事件不善发声,舆论监督作为不够,成为当前新闻界痛点和难点。“中国记协”直面舆论场上的热点、难点和沸点,第一时间切入舆情热点、亮明观点态度、引导舆情走势,倡导主流媒体无论是热点引导还是舆论监督,都应该及时发声、主动发声、正确发声,旗帜鲜明地坚持“是”反对“非”。在总台央视记者采访受阻时,“中国记协”基于对新闻事实的充分了解、对网络舆情的准确研判,及时发表《正当采访是记者的权利》一文,不是谴责,而是理性地“三问”。这“三问”掷地有声,有理有据。文章刊发后,刷屏微信朋友圈,阅读量突破百万次,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有效推动了问题解决。同时开设“舆论监督系列谈”栏目,聚焦新闻记者在舆论监督报道中的实践与思考,阐明开展舆论监督报道的意义。

  引导志向。“我在现场”栏目是“中国记协”改版后开创的首个栏目,重点关注“新闻背后的新闻”。新媒体时代,记者要不要走下去,要不要到现场去?该栏目给出明确答案:“必须去现场”。在“中国记协”编辑部眼中,现场新闻是一种最高级的新闻形态,是最受关注的新闻,推出该栏目旨在推动记者到一线采访、增强“四力”。目前,该栏目已推出85期原创报道,取得良好社会反响。如2024年3月26日《谁说采访一定要提前约好?》,讲述总台央视新闻记者张歆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通过“向前一步、灵活应变、情绪价值”三个“现场宝典”,采访到